巴士底广场位于巴黎塞纳河右岸,巴黎市区东部,是昔日巴士底狱所在地。从亨利四世林荫大道向北伸延的曲折砌石线标明了原巴士底狱的范围,在圣安东尼街和雅克—葛尔街的交角上一块大理石上刻着:“这里原为巴士底狱前院大门。1789年7月14日,人们由此攻进古堡。”
“巴士底”一词的法文意思是“城堡”。1369年至1382年这里是一座军事堡垒,用以抵抗英国入侵。1382年,改为王家监狱,最初用于幽禁失宠贵族,而最先被关进去的竟是其修建者、巴黎总督奥布里耶。从黎胥留时代起,巴士底正式改作国家监狱。巴士底狱占地2670平方米,由高墙和8座30多米高的塔楼围护,四周是宽24米的深沟,有吊桥供进出。从16世纪起,这里主要关押政治犯,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两次囚禁于此。
巴士底狱成为法国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1789年7月3日,巴黎人民奋然起义,14日攻占了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从15日起,民众就挥镐捣毁这座阴森的魔窟,把拆下的石块垫到塞纳河的协和大桥上,让行人日日践踏。在攻克巴士底狱1周年纪念日,当地群众在监狱遗址组织了盛大的节日庆祝活动,并且立起一块巨牌,上写:“人民在此舞蹈!”1791年,巴士底狱被彻底拆毁,巴黎人民把这里改建成巴士底广场。1830年,巴黎通过法令,决定在巴士底广场为“七月革命”的烈士立碑,于是建造了至今犹存的“七月圆柱”。这是一座高52米的巨大青铜圆柱,柱顶立着金翅自由神像,势若凌空。他额上朗星闪烁,右手高举火炬,左手提一条被砸断的锁链,以显示自由战胜专制暴政。柱身分为3截,以象征“光荣的三天”,上边刻满烈士的英名,下面台基上的题词为:“ 献给在1830 年7月难忘的三天(27-28-29)里为大众自由捐躯的法兰西公民。”
1880年6月,法国国民议会把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这一天定为法国国庆日。巴士底广场是法国历史的见证之一:1848年2月,巴黎人民在这里宣布成立共和国;“六月起义”和巴黎公社时,无产者又在这里与敌人拼搏,以捍卫这座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1981年5月10日,密特朗当选法国总统,30万群众涌向巴士底广场,游行、联欢,以示庆祝。
广场的一个角落有雨果于一八三二年至一八四八年期间住过的房子,现而改为博物馆供参观。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一家曾于1832年至1848年住在巴士底广场6号盖梅内公馆(Hotel de Guéméné)的二楼。1873年,巴黎市政府收购了该公馆。1901年10月3日,巴黎市议会决定在该场所设立维克多·雨果博物馆。雨果博物馆于 1903年6月30日正式开馆。馆内不仅收藏了许多雨果的遗物、手稿、作品、证物,而且还有许多绘画和雕塑作品,包括罗丹(Rodin)的雨果塑像;此外,馆内还陈列了许多家具、陶器、素描;藏书馆则收集了诗人的全部作品以及有关其著作的研究资料。
地址:place de la bastille 75011 Paris
地铁:1号线 5号或8号线Bastille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