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房女儿何超云在微博上贴出与爸爸笑迎新年的亲密合照
三太亲手炮制I love you心形面包哄赌王
四方争产,赌王心力交瘁。 CFP 供图
富二代军规:“势可借而不可仗 财只可创而不能守”
近日,赌王何鸿燊家族的争产风波成为市民茶余饭后的八卦话题,四房太太的争产闹剧至今没有结果,深谙赌术的何鸿燊正面临自己人生最大的赌注,筹码正是他对财富的控制权。中国有句老话“富不过三代”,也有人说家族产业“一代创,二代守,三代耗,四代败”。何鸿燊家族的争产风波也再次敲响警钟,如何解决“接班人”的问题,几乎成为这些家族企业的头等大事,而富二代们也面临如何管理好父辈传承下来的财富的问题。
赌王敲响家族企业警钟
人未死财先分,不少人都为赌王的遭遇唏嘘,一些家族企业也开始自危起来。创业成功后如何传承,一直是家族企业的“老大难”问题,据调查显示,家族企业能成功传到第二代的只有二成多,传承到第三代的只占一成多,能传到第四代的,仅占千分之一,因此也有人用“富不过三代”来预测大多数家族企业的命运。而和其他家族企业不同,何鸿燊与三位太太(原配黎婉华2004年过世)和十六名子女(长子何猷光30年前车祸去世)的复杂关系,让这位澳门赌王的家产传承面临着更多法律和传统道德的考验。
据统计,亚洲最大的1000家公司有2/3是家族控制的,香港的上市公司超过70%由创始人或创始人家族成员控制,这些企业或许都会遇到此类问题。刚刚过去的2010年,香港也有多个大家族爆出争产事件,以烧鹅驰名的镛记酒家创办人去世后,继承家业的甘氏兄弟因股权问题导致分裂,而目前,香港上市企业掌门人中至少一半人超过70岁,家族企业如何传承已成为他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应该“及早分家”
家族企业如何顺利传承?专家们普遍认为,“富不过三代”的说法没有意义,“及早分家”才是王道。香港大学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助理教授郑宏泰表示,何鸿燊在发现自己健康出现问题后才想到安排家产分配,这是家族企业创业者和第一代人的通病。“而且,90岁的何鸿燊在此次四房分产一事上颇有‘操控’之嫌,也许他还不想真正放权,所以在各房面前当了墙头草。”
澳门大学副校长何顺文也指出,大型家族事业传承是一项需多年才能有效完成的工程,因此必须提早谋划及培育接班人,方能避免争产风波及交接危机。而赌王家族成员过于庞大,处理他们的关系和利益平衡更是一件难事。
赌王 争产连续剧正在进行时
感情当筹码 各房太太出高招
春节前,赌王家族争产的狗血剧情就让大家看得瞠目结舌。彻底摊牌后,这台争产剧进入平缓谈判期。春节和情人节,原本就打算息事宁人的赌王更是不顾近90岁的高龄,穿梭于各位太太之间,各房也在发现“明争”不易后,纷纷打出亲情牌“暗夺”。三房陈婉珍的22岁女儿何超云,就在自己的博客上贴出与爸爸笑迎新年的亲密合照。而二房蓝琼缨的37岁女儿何超仪则留言称,“祝愿所有兄弟姊妹新年快乐!做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最好!”
在这场争产大战中,何鸿燊最偏向的是四太。情人节当天分别与二太太三太太用过下午茶后,赌王将浪漫的情人节之夜留在了四太太家,四太也十分识做,面对传媒大方表示要把自己的一颗“心”当作礼物送给赌王。而三太也不甘示弱,亲手炮制Iloveyou心形面包哄赌王,远在英国的女儿超莲更是把妈妈和赌王庆祝情人节的甜蜜照片放上微博,照片上的赌王看上去十分受用。
风云又变幻 赌王无奈再起诉
在赌王“变脸”起诉又撤诉之后,曾有报道指二房蓝琼缨及其家庭成员让步,愿连同三太陈婉珍,一同交还被质疑属非法夺得的股份,即持有31.655%澳娱股权的Lanceford股份,但四太梁安琪亦须同时交出手上逾7%澳娱及0.235%澳博股权作为交换条件,而赌王已认可这一方案。同时作为此次争产风波最大的焦点之一,二房女儿何超琼也发表声明,证明自己一直在尽力协助父亲解决纠纷。不过2月16日,风波再起,何鸿燊代表律师直指何超琼等人不愿沟通,从未交出具体的建议计划去解决问题或归还Lanceford股权,他们再次入禀控告二、三房掠夺赌王Lanceford股份,此次更是不取回股权誓不罢休。
赌王再次起诉,除了控告有家人未有兑现承诺归还Lanceford股份,同时也向法院申请禁制令阻止她们转移股份,但被告人数由之前的8人和3间公司,减至二房女儿何超琼和何超凤2人和3间公司。虽然新的被告名单不包括三太陈婉珍,但她名下公司亦“榜上有名”。律师还代表何鸿燊强调,此次会坚持到底至取回资产为止。
累倒惨入院 四房轮流“走秀”
控告女儿何超琼和何超凤后,赌王也没能休息,17日晚留宿二房家与家人开会,18日更频密接见外人,似在为下一步的筹谋做准备。可能因为过度劳累,21日上午,何鸿燊突然再度入院,当时四太表示,“赌王”只是入院做例行身体检查,第二天就会出院。但直至记者发稿当日,赌王仍留在医院,未能返家。
赌王入院,前来探视的家人却个个满面春风,华服名包随身相伴犹如走秀。而原本就因争产而反目的四房家人,虽日日前往看望赌王,但却刻意回避彼此的探视时间。赌王的健康情况尚不明朗,家人仍不忘对外大秀亲情,三房女儿超莲在微博晒出探望父亲的照片,两父女刚好戴上几乎相同的黑色长手套,同时举起胜利手势,超莲更形容:“我跟爸爸的情侣手套!”
三房太太面对传媒曾表示,赌王最快会在周末出院,而以目前的态势来看,赌王出院后,等待他的仍将是无休无止的调停与纷争。
如何避免“富不过三代”
寄望分产不可取 典型:许晋亨
很多富二代因没有经济压力而迷醉于骄奢生活之中。比如李嘉欣的丈夫许晋亨,他的爷爷是香港一代船王许爱周。他为防范子孙败去家业,家族成员坐的车、住的屋及每月使费,均由家族基金支付。1963年,周兴置业有限公司成立,许爱周将大部分资产注入这公司,公司股权便由三个儿子平均拥有。许世勋(许晋亨的父亲)目前继续担任许氏家族旗下中建企业的主席。
许家资产很多,不过许晋亨只能按时获得信托基金分配的生活费,实际属于自己的财富并没多少。但许晋亨仍满足于现状。
何鸿燊家族之所以发生争产风波,一来是各房“夫人”之间的往日旧怨,二来也是因为他17位子女中,只有二房的女儿何超琼和儿子何猷龙实际掌握部分公司的股份和权力,而其他的子女都或年幼、或如许晋亨般享受着父亲的荫蔽而没有自己的资产。因此,出于为子女的未来着想,何鸿燊的三位夫人难免都各出奇招,为自己和自己的亲生孩子从何鸿燊的财富中争取最大的一份“蛋糕”,务求令自己这一枝衣食无忧。
记者观察:
指望父辈蛋糕养活自己一辈子的富二代很容易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万一父辈不在了,自己对于公司运作不懂行,企业万一发生状况,或者像何鸿燊家族那样,由于分家而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那么他们未来的生活怎么保证维持现在的水准呢?
借势独立是王道 代表:李泽楷
父母的财富毕竟是父母的,最稳妥的办法,莫过于趁着父辈在世,人脉、影响力仍在全盛时期时,创造自己的商业帝国。
李泽楷是李嘉诚的二子,其兄长李泽钜早早就被父亲引入家族企业担任决策层,接班人意味明显。于是,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李泽楷,借1991年香港政府发放卫星电视牌照的契机,向父亲借了5亿港元投得香港首个卫星电视牌照。就在卫星电视事业蒸蒸日上之际,1993年5月,李泽楷将卫视64%的股份售予新闻集团主席默多克。这一转手净赚4亿港元,靠此收益,李泽楷借壳在新加坡上市,创建盈科拓展,一直想走出父亲光环的李泽楷,从此开始自立门户。
1994年,李泽楷在完全没有任何物业抵押的情况下,短短数天内能从4家银行得到上百亿美元贷款,与其说是李泽楷创造了神话,不如说贷款各方是出于对李嘉诚的信任。1999年3月,李泽楷借助父亲的人脉和影响力取得“数码港”项目的发展权,这成了他事业腾飞的起点。目前,李泽楷旗下上市公司市值达千亿港元,相当于李嘉诚旗下上市公司长江实业的市值的三分之二。
李泽楷很好地借了父亲的强势,但同时又保持了自己的独立判断,不受父亲的影响。他当年借壳上市时,李嘉诚就不看好。而2006年7月,身为电讯盈科主席的李泽楷甚至发动公司小股东,以76%的反对票否决了将其公司股票出售给包括其父亲李嘉诚在内的收购方,以实际行动保卫了自己的资产独立于父亲的商业王国。
记者观察:
富二代创业的优势在于,他们可以借用父辈的资金和网络,迅速建立起自己的事业基础。不过,说到底,富二代们脱离父辈独立创立的公司要想发展成如李泽楷的电信盈科般能与父亲的企业一较短长的巨型企业,不能光靠父辈的支持,最重要还得靠富二代们自己的努力。
边学习边创业也行 代表:汪小菲
更多的富二代都选择了在父辈的公司里边学习如何运作一家企业,一边从父母那弄一笔钱开始“玩票”般地尝试开创自己的事业。汪小菲母亲张兰创立“俏江南”,汪小菲边在母亲手下工作,同时尝试创立自己“兰会所”的品牌事业。他的目光并不是仅仅放在餐饮业上。据悉,汪小菲正在筹备海南的房地产项目。
与汪小菲一样,何鸿燊的二房幼子何猷龙也选择边在父亲公司上班,边尝试创业。2001年,何鸿燊将已连续亏损超过4年、员工约10人的新濠国际交给何猷龙管理。2004年,新濠国际已扭亏为盈,何猷龙以身家38亿港元进入香港富豪排行榜。同年,成立新濠博亚拟发展澳门博彩业。何鸿燊也对何猷龙的表现感到十分满意,2006年3月,何鸿燊辞去新濠国际董事局主席,由何猷龙接任。
记者观察:
在家族企业中边学习边创业的富二代们一般没有李泽楷般激进,创业时都会选择从与自己家族企业相关或相似的行业入手,这样的好处是比较稳妥、安全,成功的几率自然也比较高。
相关链接
国外富豪热衷培养子女独立精神
与中国家族企业创始人普遍对孩子“扶上马,再送一程”的过分保护不同,国外的成功富商更着重于培养子女的独立创业精神。
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曾表示,将把自己580亿美元财产全数捐给名下慈善基金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一分一毫也不会留给自己子女。在剥夺了子女的财富继承权的同时,盖茨热衷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及生存能力。孩子上学第一天,比尔·盖茨亲自领孩子去学校报到,把孩子送进教室后就说:“今天,你已经认识到学校的路了,从明天起,爸爸、妈妈就不会再接送你了,一是没有时间,二是没有必要。”从此,他的孩子每天早上独自穿过三条街巷去学校,晚上放学后再自己回去。